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化工程,作為全國特大、安徽最大監獄,白湖監獄管理分局在常態化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堅持結合實際對教育改造工作進行優化與創新,開出“五大良方”,提升教育改造工作水平,為廣大服刑人員蕩滌靈魂、重獲新生插上了“夢想的翅膀”。
讓制度成為習慣
“各位服刑人員,今晚教育講評的主題是......”19:30分,白湖分局濱東監區某內設監區的活動大廳里,服刑人員們整齊端坐,講臺上,值班民警準時開始了每晚一次的日講評教育。 工作抓得好,關鍵看落實。白湖分局嚴格落實“5+1+1”教育改造模式,個別談話“雙百”“十必談”制度,罪犯日、周、月、季教育講評,罪犯入監、掃盲教育等一系列重點教育改造制度,并結合分局實際進行細化,細致地規定了各項工作開展的地點、時間、內容、程序和要求,分局、監區兩級指揮中心定期開展視頻督查,確保了每一項教育工作都能融入日常、形成習慣。 “教人向善貴在持之以恒。對于執行改造職責的人民警察和接受改造的服刑人員來說,其實教育改造就是一種習慣養成,它的終極秘訣就在于把每一項教育方式都變得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北O區民警如是說。
讓學習成為共識
“本周一學習日上午的學習內容有《白湖改造新聞》、《精品課堂》、《民法典開講》......”突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律常識教育等,統籌安排文化、思想、勞動“三課”教育的時間和內容。在白湖分局,每周一的學習教育菜單早已固化為制度和習慣。
為了保證罪犯每周學習內容全面、細致、“營養”均衡。白湖分局組織成立了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規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4大教研組定期開展課題及課堂教學研究,每月召開教研工作例會,每個季度組織檢查監督教學計劃開展落實情況,改進教學方法,并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質量。 學習使人進步,服刑人員防止與社會脫節的方法就是不斷學習。百家講壇、戰“疫”故事、抗洪搶險......白湖分局將大量時政、文化、正能量的內容安排到日常教學中,讓廣大服刑人員在日常學習中也得到了靈魂洗滌和思想熏陶。
用矯治助力改造
服刑人員是心理問題高發人群。為準確掌握服刑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白湖分局常態開展春秋季+冬夏季“2+2”心理健康篩查,加強罪犯評估篩查,摸排存在心理問題的重點人群。并按照“逢入必評、逢出必評、逢變必評”要求,常態化開展心理健康評估和心理健康教育。并通過罪犯團體性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月活動,組織心理健康主題教育、專題講座、展板巡展,不斷加強重點時段、重點人員的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矯治。
同時,分局注重發揮心理咨詢師作用,建立完善首席改造專家制度,加強心理咨詢師培訓工作,不斷激勵心理咨詢師提高業務能力水平。并落實心理咨詢師承包制,加強各監區重點時段、重點人員心理危機干預,最大程度將服刑人員各類心理健康問題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用技能迎接新生
讓刑滿釋放人員掌握一技之長,是降低重新犯罪率的有效手段。為此,按照省局統一部署,白湖分局積極謀劃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建設,通過公開招標方式,優選社會職業技術培訓機構合作共建汽車美容、電梯維修、烹飪、烘焙、水電工、廣告設計等各類職業技能項目,普遍開展服裝、箱包、傘業、電子等勞動技能培訓。
同時,分局落實職業技能培訓場地、設施設備、警力師資配備等工作,圍繞社會就業形勢和崗位需求,對余刑不滿1年服刑人員做到應訓盡訓,保障培訓合格率達到培訓人數90%以上,為服刑人員重獲新生插上“夢想的翅膀”。
讓幫教帶來希望
家庭幫教、社會化幫教是監獄借助社會力量對服刑人員進行教育改造的重要方式。疫情特殊時期,白湖分局積極探索推進推進罪犯遠程視頻會見、本地視頻會見等“線上”會見新模式,有效緩解了服刑人員的思鄉情緒,穩定了監管改造秩序。
與此同時,為保障服刑人員合法權益,分局還創新社會教育形式,強化與池州、淮北等地方司法局共商共建共享工作,推動建設“線上法律服務”幫教平臺,建立了律師服務微信群,邀請律師定期通過視頻遠程“一對一”為服刑人員提供線上法律服務。
主辦:廣東省監獄管理局 承辦:廣東省監獄管理局辦公室
備案號:粵ICP備19160819號-1 網站標識碼:4400000089 粵公網安備 44011102001603號
地址:廣州市白云區廣園中路298號 聯系電話:020-83844395(僅受理網站建設維護相關事宜) 投訴舉報電話:020-83831187